光通信技术

光器件

  • OLP技术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本期优秀论文)

    陈雄;叶胤;

    IP业务的迅速增长和波分复用技术的成熟,使得波分复用系统直接承载IP业务已经成为现实,但目前波分复用技术仍无法满足IP业务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文章介绍了在常规WDM系统中引入OLP技术,进以提高WDM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阐述了OLP技术在工程应用中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

    2009年03期 v.33;No.17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OLP技术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本期优秀论文)

    陈雄;叶胤;

    IP业务的迅速增长和波分复用技术的成熟,使得波分复用系统直接承载IP业务已经成为现实,但目前波分复用技术仍无法满足IP业务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文章介绍了在常规WDM系统中引入OLP技术,进以提高WDM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阐述了OLP技术在工程应用中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

    2009年03期 v.33;No.17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一种新型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件的设计

    董建勇;乐孜纯;刘魏;

    设计了一种带四根单模尾纤的光纤准直器,基于这种四光纤准直器及介质薄膜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件的设计方案。该器件只用一个四光纤准直器,输入光纤、输出光纤和分下/插入光纤都分布在器件的同侧,具有体积小、成本低、信道隔离度高等优点。

    2009年03期 v.33;No.17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一种新型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件的设计

    董建勇;乐孜纯;刘魏;

    设计了一种带四根单模尾纤的光纤准直器,基于这种四光纤准直器及介质薄膜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件的设计方案。该器件只用一个四光纤准直器,输入光纤、输出光纤和分下/插入光纤都分布在器件的同侧,具有体积小、成本低、信道隔离度高等优点。

    2009年03期 v.33;No.17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光纤收发器自动测试系统

    孙磊;李康;孔凡敏;刘晓斐;

    针对现在光纤收发模块测试的不足,提出了光纤收发器自动测试方案,设计了光纤收发器自动测试系统。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了仪表自动控制、光路电路自动切换和数据自动检测保存,解决了人工测试仪表利用率低、误差大、工作强度高的问题,具有高度自动化、测量精确、操作简单等特点,测试速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介绍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LOS、灵敏度优化算法及如何提高测试速度。

    2009年03期 v.33;No.17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光纤收发器自动测试系统

    孙磊;李康;孔凡敏;刘晓斐;

    针对现在光纤收发模块测试的不足,提出了光纤收发器自动测试方案,设计了光纤收发器自动测试系统。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了仪表自动控制、光路电路自动切换和数据自动检测保存,解决了人工测试仪表利用率低、误差大、工作强度高的问题,具有高度自动化、测量精确、操作简单等特点,测试速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介绍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LOS、灵敏度优化算法及如何提高测试速度。

    2009年03期 v.33;No.17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消除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交叉敏感技术进展

    吴海峰;王向宇;雍振;刘志愿;

    光纤光栅(FBG)的谐振波长既对环境的温度敏感,又对环境的压力敏感,也就是存在温度压力交叉敏感问题。文章从光纤光栅温度与压力交叉敏感问题的物理成因出发,针对单一参量(温度或压力)和双参量(温度与压力)FBG传感器的交叉敏感问题,分三类阐述交叉敏感问题消除方法的最新进展情况。

    2009年03期 v.33;No.17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消除光纤光栅温度压力交叉敏感技术进展

    吴海峰;王向宇;雍振;刘志愿;

    光纤光栅(FBG)的谐振波长既对环境的温度敏感,又对环境的压力敏感,也就是存在温度压力交叉敏感问题。文章从光纤光栅温度与压力交叉敏感问题的物理成因出发,针对单一参量(温度或压力)和双参量(温度与压力)FBG传感器的交叉敏感问题,分三类阐述交叉敏感问题消除方法的最新进展情况。

    2009年03期 v.33;No.17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SDH/SONET低阶支路VT/TU映射芯片实现

    叶波;李天望;张立军;罗敏;

    设计了SDH/SONET的低阶支路VT/TU映射芯片,单片实现28通道DS1/VC-11或21通道E1/VC-12到7个VTG/TUG-2的映射及逆映射,或DS1/E1/VC的组合到VTG/TUG-2的混合映射。该芯片带有支路环回和指针处理功能,支持UPSR环形网络拓扑结构。采用TSMC 0.13μm CMOS工艺流片成功,电路规模约23.7万门。

    2009年03期 v.33;No.17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SDH/SONET低阶支路VT/TU映射芯片实现

    叶波;李天望;张立军;罗敏;

    设计了SDH/SONET的低阶支路VT/TU映射芯片,单片实现28通道DS1/VC-11或21通道E1/VC-12到7个VTG/TUG-2的映射及逆映射,或DS1/E1/VC的组合到VTG/TUG-2的混合映射。该芯片带有支路环回和指针处理功能,支持UPSR环形网络拓扑结构。采用TSMC 0.13μm CMOS工艺流片成功,电路规模约23.7万门。

    2009年03期 v.33;No.17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全数字信号处理

    王刚;周伟;李进武;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全数字分布式光纤Sagnac传感系统信号处理方案,重点阐述了闭环检测电路、基于FPGA和DSP的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电路设计及调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

    2009年03期 v.33;No.17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全数字信号处理

    王刚;周伟;李进武;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全数字分布式光纤Sagnac传感系统信号处理方案,重点阐述了闭环检测电路、基于FPGA和DSP的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电路设计及调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

    2009年03期 v.33;No.17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基于DN600对WDM网络中OSC信道的存储与分析

    李海伟;徐大雄;李玲;张阳安;张明伦;

    E1是2M/s的数据流,实现对E1的存储是数据通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在DN600硬件平台上通过VC编程实现捕获E1数据的方法,并对E1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实物器件演示证明,该系统能够记录E1数据,并能以文件形式存储;软件可以实现对所记录数据的处理。

    2009年03期 v.33;No.17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基于DN600对WDM网络中OSC信道的存储与分析

    李海伟;徐大雄;李玲;张阳安;张明伦;

    E1是2M/s的数据流,实现对E1的存储是数据通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在DN600硬件平台上通过VC编程实现捕获E1数据的方法,并对E1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实物器件演示证明,该系统能够记录E1数据,并能以文件形式存储;软件可以实现对所记录数据的处理。

    2009年03期 v.33;No.17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光网络

  • PBT网络的保护方式研究

    方琼;杨壮;舒毅;

    介绍了PBT技术产生的背景和技术要点,着重讲述了PBT网络链路1+1保护和链路1:1保护的原理,提出了PBT网络中wrapping保护和steering保护的实现方法,比较了PBT网络中wrapping保护与传统SDH环保护倒换的不同。

    2009年03期 v.33;No.17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PBT网络的保护方式研究

    方琼;杨壮;舒毅;

    介绍了PBT技术产生的背景和技术要点,着重讲述了PBT网络链路1+1保护和链路1:1保护的原理,提出了PBT网络中wrapping保护和steering保护的实现方法,比较了PBT网络中wrapping保护与传统SDH环保护倒换的不同。

    2009年03期 v.33;No.17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EPON与WiMAX融合宽带接入方案的分析比较

    范异君;陈雪;张治国;

    文章分析了作为固定宽带接入与无线宽带接入代表的EPON和WiMAX两者融合的意义,以及相比传统单一接入方式的优势,阐述了三种基于EPON和WiMAX的有线与无线宽带接入融合系统的结构和相应的控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三种方案的特点,并指出了三种方案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

    2009年03期 v.33;No.17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EPON与WiMAX融合宽带接入方案的分析比较

    范异君;陈雪;张治国;

    文章分析了作为固定宽带接入与无线宽带接入代表的EPON和WiMAX两者融合的意义,以及相比传统单一接入方式的优势,阐述了三种基于EPON和WiMAX的有线与无线宽带接入融合系统的结构和相应的控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三种方案的特点,并指出了三种方案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

    2009年03期 v.33;No.17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ASON网络中的相对性保护策略

    金波;徐俊;

    针对ASON网络业务量逐渐增大,而现有的保护机制使得有限的波长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基于ASON网络的小世界特征和无尺度特征,提出了一个新的保护策略--相对重要性节点(边)优先保护策略。该算法在利用PageRank算法挖掘出ASON网络上相对重要的节点以及边的情况下,对这些重要节点和边进行优先保护的方法,实现了在ASON网络上波长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该保护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的性能,使得网络阻塞率减低,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2009年03期 v.33;No.17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ASON网络中的相对性保护策略

    金波;徐俊;

    针对ASON网络业务量逐渐增大,而现有的保护机制使得有限的波长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基于ASON网络的小世界特征和无尺度特征,提出了一个新的保护策略--相对重要性节点(边)优先保护策略。该算法在利用PageRank算法挖掘出ASON网络上相对重要的节点以及边的情况下,对这些重要节点和边进行优先保护的方法,实现了在ASON网络上波长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该保护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的性能,使得网络阻塞率减低,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2009年03期 v.33;No.17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EoS系统中GFP封装与解封装的设计

    马骞;李惠军;史晓飞;李玲;

    根据协议ITU-T G.7041/Y.1303的规定,对EoS系统中GFP封装与解封装电路及电路子模块进行了设计,并根据实际要求,通过在Xilinx公司VirtexII Pro系列XC2VP40器件上的实现,得到了最终实现结果。结果表明,设计符合高速EoS系统的应用。

    2009年03期 v.33;No.17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EoS系统中GFP封装与解封装的设计

    马骞;李惠军;史晓飞;李玲;

    根据协议ITU-T G.7041/Y.1303的规定,对EoS系统中GFP封装与解封装电路及电路子模块进行了设计,并根据实际要求,通过在Xilinx公司VirtexII Pro系列XC2VP40器件上的实现,得到了最终实现结果。结果表明,设计符合高速EoS系统的应用。

    2009年03期 v.33;No.17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利用MZ-DI装置的40Gb/s RZ到NRZ全光码型变换

    王英杰;杜浩;王勇;

    利用马赫-曾德尔延时干涉(MZ-DI)装置对40Gb/s的归零(RZ)码到非归零(NRZ)码的全光码型转换方案进行研究。利用通信软件模拟了40Gb/s的码型转换过程,实现稳定的不同占空比的RZ码到NRZ码的码型转换。当占空比约为0.3时,转换效果最佳。

    2009年03期 v.33;No.17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利用MZ-DI装置的40Gb/s RZ到NRZ全光码型变换

    王英杰;杜浩;王勇;

    利用马赫-曾德尔延时干涉(MZ-DI)装置对40Gb/s的归零(RZ)码到非归零(NRZ)码的全光码型转换方案进行研究。利用通信软件模拟了40Gb/s的码型转换过程,实现稳定的不同占空比的RZ码到NRZ码的码型转换。当占空比约为0.3时,转换效果最佳。

    2009年03期 v.33;No.17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基于层叠模型的动态组播业务疏导算法

    陈彬;王晖;杜鹃;

    流量疏导对于提高波分复用网络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层叠模型的IP over WDM网络结构,研究了动态组播业务疏导问题,给出了两种动态组播业务疏导方法。仿真结果显示,在IP层和光层都计算最短路径来选取最短路径组建组播树的算法能够获得更低的阻塞率。

    2009年03期 v.33;No.17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基于层叠模型的动态组播业务疏导算法

    陈彬;王晖;杜鹃;

    流量疏导对于提高波分复用网络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层叠模型的IP over WDM网络结构,研究了动态组播业务疏导问题,给出了两种动态组播业务疏导方法。仿真结果显示,在IP层和光层都计算最短路径来选取最短路径组建组播树的算法能够获得更低的阻塞率。

    2009年03期 v.33;No.17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传输技术

  • 一种新型的基于RFID的智能光缆巡检系统

    张治元;雷超阳;

    针对当前的基于RFID的智能光缆巡检系统缺乏实时性和双向性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由巡检点、巡线终端、GSM/GPRS网络和巡检管理平台组成的智能光缆巡检系统。该系统集RFID技术、ARM技术、GPS定位技术、GIS地图管理、GSM/GPRS技术、数据库编程和管理等多项技术于一体,开创了GPS应用的新领域,实现了光缆线路巡检的智能化。

    2009年03期 v.33;No.17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一种新型的基于RFID的智能光缆巡检系统

    张治元;雷超阳;

    针对当前的基于RFID的智能光缆巡检系统缺乏实时性和双向性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由巡检点、巡线终端、GSM/GPRS网络和巡检管理平台组成的智能光缆巡检系统。该系统集RFID技术、ARM技术、GPS定位技术、GIS地图管理、GSM/GPRS技术、数据库编程和管理等多项技术于一体,开创了GPS应用的新领域,实现了光缆线路巡检的智能化。

    2009年03期 v.33;No.17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波分多址宽带接入系统及其光性能测试

    卢洪斌;龙玉璞;

    文章设计并构建了基于无源光网络的波分多址光接入系统,通过对其光通道性能进行测试,获得了系统光学层面的一些关键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系统所具备的一些主要性能特点。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光通道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用于宽带光接入网络中。

    2009年03期 v.33;No.17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波分多址宽带接入系统及其光性能测试

    卢洪斌;龙玉璞;

    文章设计并构建了基于无源光网络的波分多址光接入系统,通过对其光通道性能进行测试,获得了系统光学层面的一些关键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系统所具备的一些主要性能特点。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光通道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用于宽带光接入网络中。

    2009年03期 v.33;No.17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板级光互连链路设计及分析

    邵科杰;李剑峰;曹宁翔;龙燕;

    研究比较了板级光互连链路中各种可能的传输介质,综合分析机械特性、光学特性和成本因素,塑料光纤(POF)是最合适的选择。给出了设计链路时工作波长,纤芯直径等参数的选择范围。对链路中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弯曲损耗与耦合损耗进行了研究并加以优化。最后分析基于VCSEL链路的功率预算,留有一定富余度以提高链路的可靠性,得到密集、低损耗、低成本的光互连链路。

    2009年03期 v.33;No.17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板级光互连链路设计及分析

    邵科杰;李剑峰;曹宁翔;龙燕;

    研究比较了板级光互连链路中各种可能的传输介质,综合分析机械特性、光学特性和成本因素,塑料光纤(POF)是最合适的选择。给出了设计链路时工作波长,纤芯直径等参数的选择范围。对链路中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弯曲损耗与耦合损耗进行了研究并加以优化。最后分析基于VCSEL链路的功率预算,留有一定富余度以提高链路的可靠性,得到密集、低损耗、低成本的光互连链路。

    2009年03期 v.33;No.17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光开关与光交换

  • 光开关矩阵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郝书宁;张志利;

    光开关矩阵是智能光交叉连接设备和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核心技术,是构建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基础。文章介绍了大规模商用的光开关矩阵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详细分析了光开关矩阵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应用。

    2009年03期 v.33;No.17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光开关矩阵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郝书宁;张志利;

    光开关矩阵是智能光交叉连接设备和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核心技术,是构建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基础。文章介绍了大规模商用的光开关矩阵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详细分析了光开关矩阵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应用。

    2009年03期 v.33;No.17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基于正交调制PolSK/Inverse-RZ的光标记技术

    瞿科锋;肖石林;刘智鑫;赵智慧;梁铮;丁兆昆;

    光标记技术是一种实现光分组交换的重要技术。文章提出并用实验验证了一种基于正交调制PolSK/Inverse-RZ的新型光标记方案,该方案用Inverse-RZ作载荷信号,用PolSK作标记信号。由于Inverse-RZ信号在比特"1"和比特"0"时都具有光功率,在PolSK信号检测时信息一直保持着,因此通常使用ASK信号标记的技术在消光比方面的限制被解决了。

    2009年03期 v.33;No.17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基于正交调制PolSK/Inverse-RZ的光标记技术

    瞿科锋;肖石林;刘智鑫;赵智慧;梁铮;丁兆昆;

    光标记技术是一种实现光分组交换的重要技术。文章提出并用实验验证了一种基于正交调制PolSK/Inverse-RZ的新型光标记方案,该方案用Inverse-RZ作载荷信号,用PolSK作标记信号。由于Inverse-RZ信号在比特"1"和比特"0"时都具有光功率,在PolSK信号检测时信息一直保持着,因此通常使用ASK信号标记的技术在消光比方面的限制被解决了。

    2009年03期 v.33;No.17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其他

  • 1550nm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带隙结构的研究

    魏红彦;裴小娜;

    文章利用全矢量平面波法分析了二维三角结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平面内和平面外存在的光子带隙的结构图。重点分析了课题组拉制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计算出了存在光子带隙的波长范围,发现在1550nm的光纤通讯窗口也存在光子带隙。通过理论计算这种光纤,发现随着包层的空气填充率、包层与空气孔两介质的相对折射率差的增大,带隙宽度也将随之增大。最后,说明了如何制备宽带隙的光子晶体光纤。

    2009年03期 v.33;No.17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 1550nm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带隙结构的研究

    魏红彦;裴小娜;

    文章利用全矢量平面波法分析了二维三角结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平面内和平面外存在的光子带隙的结构图。重点分析了课题组拉制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计算出了存在光子带隙的波长范围,发现在1550nm的光纤通讯窗口也存在光子带隙。通过理论计算这种光纤,发现随着包层的空气填充率、包层与空气孔两介质的相对折射率差的增大,带隙宽度也将随之增大。最后,说明了如何制备宽带隙的光子晶体光纤。

    2009年03期 v.33;No.17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 量子安全通信探讨

    李继容;

    从理论研究、实验进展和技术开发的角度简述了量子安全通信的发展历程;阐述了量子通信的过程。简单介绍了相关的量子安全通信技术:量子密钥、量子认证、量子签名、量子加密算法和量子秘密共享等。分析了阻碍量子安全通信实用化的几个因素,最后对量子安全通信的发展作了展望。

    2009年03期 v.33;No.17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量子安全通信探讨

    李继容;

    从理论研究、实验进展和技术开发的角度简述了量子安全通信的发展历程;阐述了量子通信的过程。简单介绍了相关的量子安全通信技术:量子密钥、量子认证、量子签名、量子加密算法和量子秘密共享等。分析了阻碍量子安全通信实用化的几个因素,最后对量子安全通信的发展作了展望。

    2009年03期 v.33;No.17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