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技术

算法研究

  • CEEMDAN和小波包降噪算法在光纤光栅复用传感网络中的应用

    江虹;郑晓丹;刘鹏辉;李冬;张笑鸣;

    针对被采样的超弱光纤光栅反射光谱中含有干扰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大容量超弱传感网络的混合组网去噪算法。该算法将具有自适应噪声的完整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与小波包降噪算法相结合,通过小波包阈值去噪对测量信号进行处理后,将初步处理过的信号进行CEEMDAN;再将分解得到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和残余分量按照相关系数排列顺序叠加重构,从而获得去噪后的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信噪比且连续20次重复性试验的情况下,CEEMDAN与小波包降噪相结合的优化算法的信噪比最大程度可提升3.682 dB,均方根误差最多可降低0.245 dB,相关系数最多可提升0.0353,三大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2022年01期 v.46;No.32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 一种水下激光通信系统的光斑检测算法

    曹聪;郭建中;王振亚;艾勇;梁赫西;

    为了有效解决水下激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光斑检测困难的问题,针对水质衰减系数约为5.5 dB/m、发射源与采集端相距5~10 m的低可视度复杂的水下环境,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水下激光光斑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图像去雾操作,增强图像中的目标光斑与背景的对比度;其次,经过高斯滤波,消除图像噪点;然后,选取合适阈值进行二值化,提取目标激光光斑;最后,通过改进的灰度重心算法计算光斑中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计算简单,且在低可视度高衰减的水质情况下能较准确地识别出目标激光光斑,并获取其中心坐标,使得水下激光通信系统能够根据光斑位置进行调整,实现正常通信。

    2022年01期 v.46;No.328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光传感

  • 单模光纤振动信号监测

    尚秋峰;管帅;李玉洁;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广泛,为了利用单模光纤中的双折射变化规律进行振动信号监测,综合考虑了单模光纤中波导形状双折射、应力双折射以及振动引起的动态应变双折射等因素,建立了基于琼斯矩阵和斯托克斯矢量分析方法的单模光纤振动监测模型,仿真和实验分析了模型对10 Hz正弦与方波振动信号的响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识别光纤所受振动信号的类型和频率。

    2022年01期 v.46;No.328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少模光纤布喇格光栅的光谱特性研究

    聂鹏程;余先伦;刘嘉伟;

    相较于传统的单模光纤布喇格光栅(FBG)传感器,少模FBG传感器在测量时不易受到外界无关参量的影响,精度更高,但其在光栅参数设计上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针对此问题,基于FBG耦合模理论,利用OptiGrating和Matlab软件模拟分析了纤芯中存在LP_(01)模、LP_(11)模的少模FBG的反射谱。仿真结果表明:区别于传统单模FBG的单峰结构,少模FBG的反射谱具有三峰结构,光栅周期、光栅长度和折射率调制深度的变化会对各波峰的反射率及中心波长产生规律性的影响。

    2022年01期 v.46;No.328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微波光子技术

  • 基于DPMZM和UTC-PD的宽带太赫兹信号产生及传输研究

    董洪建;葛锦蔓;李琪;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微波光子倍频优势并简化系统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PMZM)和单行载流子光电二极管(UTC-PD)的宽带太赫兹矢量信号产生及光纤传输方案,通过适当地调整DPMZM直流偏压和调制指数,矢量信号被调制在光波的+3阶边带,本振信号被调制在光波的-3阶边带,并采用VPI软件对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采用36.7 GHz的本振信号六倍频后,产生了载频为220 GHz、码速率为20 GSym/s的正交相移键控的太赫兹矢量信号,经1~4 km的光纤传输,接收机功率损失小于3 dBm。

    2022年01期 v.46;No.328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 基于载波抑制双边带的光纤微波频率传递系统优化

    孔梦雅;胡亮;陈建平;吴龟灵;

    针对采用分立器件实现载波抑制双边带(DSBCS)调制的被动补偿光纤环路微波频率传递方案的缺陷,对基于DSBCS调制的光纤环路微波频率传递系统进行稳定性优化设计和测试验证,设计了基于微波芯片的一体化接入节点电路,以腔体分隔的金属和高精度的温度控制模块屏蔽串扰、减小外界温度影响,实验测试了系统电路底噪、60 km光纤环路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集成化的接入节点电路显著降低了系统电路底噪和1 m光纤传递底噪,在60 km光纤环路的20 km/40 km、40 km/20 km处输出频率的相对稳定度均优于4×10~(-14)/s、2×10~(-17)/day,长期稳定度比采用分立器件实现的节点电路时优化约一个量级。

    2022年01期 v.46;No.328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9K]
  • 一种2~18 GHz超宽带模拟控温微波光发射机设计

    段沽坪;汪滨波;魏恭;朱弋;

    针对当前数字控温的光发射机会引入无法消除的杂散干扰信号问题,设计了一款具有电路精简、结构小巧和功耗低等特点的模拟控温微波光发射机,并给出了光发射机的组成和各模块的详细设计电路。根据直接调制原理搭建了微波链路模拟测试系统,测试了模拟控温光发射机的S散射参数、杂散抑制比、谐波抑制比和系统噪声系数等重要指标参数。测试结果表明:S散射参数链路增益≥-25 dB,增益平坦度为±2 dB;杂散抑制比大于90 dB,杂散信号基本淹没在系统底噪中;谐波抑制比超过50 dB,达到了67 dB左右;噪声系数控制在2 GHz@35 dB~18 GHz@56 dB水平,完全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2022年01期 v.46;No.328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光器件

  • 一种用于IMDD光系统的低复杂度非线性均衡器

    余玉揆;

    色散导致的信号相位变化经平方律检测后转化为非线性损伤,限制了C波段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光系统性能。传统Volterra非线性均衡器(VNLE)可以补偿此类非线性损伤,但实现复杂度极高,不适合低成本、短距离传输系统。Neighbor-grouped Volterra非线性均衡器(NG-VNLE)通过简并具有相同系数的Volterra项从而大幅降低了实现复杂度,但简并操作也使得Volterra非线性项之间的差异被忽略,均衡性能有所下降。提出了一种用于IMDD光系统的低复杂度非线性均衡器,通过引入基于绝对值的非线性项,补偿了被忽略的Volterra项之间的差异;基于直调激光器(DML)的IMDD光系统的107 Gb/s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PAM4) C波段传输,测试了新提出的非线性均衡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其性能与传统VNLE相近,且实现复杂度降低了28%。

    2022年01期 v.46;No.328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参数对慢光效应影响的研究

    朱博文;覃翠;蒋煜;许星楠;

    为了分析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中慢光效应,构建了基于SOA中相干布居振荡效应引起慢光现象的理论模型,分析了SOA中电流的调制频率、调制电流大小、直流电流大小、线宽增强因以及调制电流的相移与相对相位对相位延时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慢光效应可以由调制电流的大小和调制频率控制;当输入直流电流小于200 m A时,对控制SOA中的慢光效果不明显;与透明电流相比,输入的直流电流较大或较小分别得到快光、慢光;当线宽增强因子不为0时,边带信号光从快光变为慢光;当相移Ψ=0°或90°时一直为慢光,当相移Ψ=180°时一直为快光;改变调制电流的相对相位可以让信号在慢光和快光之间变换。

    2022年01期 v.46;No.32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可见光通信

  • 可见光通信非朗伯光波束发射分集技术

    丁举鹏;易芝玲;赵楷;张琳琳;王丽丽;郑炅;

    受限于传统朗伯光波束较强的空间指向性,基于同构朗伯光波束的可见光通信发射器设计难以提供令人满意的空间覆盖。综合考虑商用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多样的非朗伯光波束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非朗伯光波束的发射分集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充分利用非朗伯光波束各自的空间辐射特性,将更多发射光功率针对性地投射到远离光发射器的覆盖边缘区域,在保持整体发射光功率恒定且分集角为60°时,所提出的非朗伯性分集方案能够引入3.4 dB的最小信噪比增益,同时将信噪比波动幅度从传统设计下的19.4 dB降低至非朗伯设计下的13.5 dB。

    2022年01期 v.46;No.32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8K]

量子通信

  • 光放大器对空间量子通信系统性能的改进

    刘涛;王平平;房新新;李佳佳;邱佳;王思佳;刘舒宇;张荣香;

    为提升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系统性能,以相敏放大器(PSA)和相位非敏感放大器(PIA)原理为基础,研究了在量子通信系统接收端分别加入PSA、PIA后的高斯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模型,推导了相应的安全密钥率公式。当信号波长分别为810 nm、1550 nm和3800 nm时,仿真分析了系统受到集体攻击和个体攻击情况下接收端采用零差检测和外差检测时安全密钥率与距离的变化关系,对比了相同条件下PSA、PIA对系统性能的提升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当接收端分别采用零差检测、外差检测时,系统相应选择PSA、PIA时的性能更好。

    2022年01期 v.46;No.328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5K]

光学技术

  • 复合涡旋光束的光强与相位特性

    程珊;陈建飞;金兆祥;张胜;

    为了研究复合涡旋光束的光强与相位特性,利用不同拓扑荷数的2束零阶径向拉盖尔-高斯(LG)涡旋光束共轴叠加,产生一种新型的复合涡旋光束,从理论上研究了拓扑荷数对复合涡旋光束的光强与相位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拓扑荷数与中心暗斑直径以及内、外环分叉数的线性关系,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拓扑荷数的2个零阶LG涡旋光束叠加,光强分布呈亮斑、暗斑相间的模式,其亮斑数目等于两涡旋光拓扑荷数的差值,相位分布呈现双环模式,外、内环分叉数分别由拓扑荷数的较大值、较小值决定,两者互不影响;相同拓扑荷数的涡旋光束叠加,其光强图中亮斑数目是拓扑荷数的4倍,相位分布图中的分叉数与拓扑荷数相同。

    2022年01期 v.46;No.32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光纤与传输设计

  • 弯曲不敏感低损耗大有效面积G.654.E光纤的研究

    吴椿烽;陈京京;郑垒垒;肖少峰;何亮;仇春雷;周建峰;沈一春;

    针对光纤损耗与非线性效应会导致光纤弯曲性能劣化的问题,设计了具有沟渠层、过渡层和适宜包芯比的折射率剖面结构G.654.E光纤,研究了G.654.E光纤的波导结构对衰减、光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550 nm和1625 nm波长处,光纤的衰减典型值分别是0.162 dB/km、0.178 dB/km;弯曲半径为10 mm、绕1圈时的宏弯损耗分别低于0.04 dB、0.06 dB;弯曲半径为30 mm、绕100圈时的宏弯损耗典型值分别是0.008 dB、0.015 dB;光纤在1550 nm波长处的有效面积典型值可达130μm~2。

    2022年01期 v.46;No.32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 5G基站承载的端到端双栈组网方案及现网验证

    吴宇;

    现有的4G、5G设备一般可支持5G基站承载的双栈IP地址组网,但这种双栈网络如何在现网中跨越多种专业网络、准确完成端到端组网配置,仍存在难点。针对此问题,以大规模工程部署为目标,提出5G基站承载端到端双栈组网方案,并在真实网络环境下对切片分组网(SPN)系统、现网端到端进行了测试与验证,给出了测试结果,验证了双栈组网方案的可行性。最后,举例介绍了故障排查方法。

    2022年01期 v.46;No.328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9K]
  • 接入型OTN设备部署优势及应用建议

    周楠;张国新;钱震;

    针对运营商本地网核心汇聚节点少,在面对专线业务快速开通需求时存在单个汇聚节点覆盖面积过大、无法快速实现业务接入汇聚,以及多业务接入平台(MSAP)设备难以满足带宽迅猛增长的专线业务需求等问题,结合接入型光传送网(OTN)的设备特点和专线业务需求等因素,总结了接入型OTN设备的能力和成本优势,提出了可行的接入型OTN设备组网部署的应用建议。

    2022年01期 v.46;No.328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 基于少模光纤的3×34 Gb/s PDM-QPSK信号模分复用实验

    张强;韩伟;熊振;李新强;

    为了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采用10 km少模光纤构建3×3模分复用实验平台,模式的转换及复用通过模式选择性光子灯笼实现,以相位调制-相干接收方式完成光信号的调制与检测,最终实现3×34 Gb/s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PDM-QPSK)信号的有效传输。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保持LP_(01)、LP_(11)和LP_(21)的接收功率不低于-25.32 dBm,可以使误码率始终低于10~(-3)。

    2022年01期 v.46;No.328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9K]
  • 拟态SDON传输系统中冗余异构多核架构的实现

    李子凡;张永壮;陈芳;陈方正;田元;田照宇;钱升起;赵星宇;李欣;张会彬;

    现有增强光传输网络安全性的方法多是基于网络层面的,无法保障光传输设备的安全性。提出在光传输设备的管理控制系统中引入拟态防御技术,设计了设备的冗余异构多核架构。基于系统相似度构建攻击概率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明显降低了系统被攻击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了拟态软件定义光网络传输系统的安全性能。

    2022年01期 v.46;No.328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 符合JESD204B协议的传输层电路设计

    陈婷婷;陆锋;万书芹;邵杰;

    为了匹配实际应用中链路工作模式,在深入理解JESD204B协议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用的传输层电路,采用三级映射结构实现发送端、接收端传输层的组帧、解帧功能,建立Verilog编译模拟器(VCS)验证平台进行功能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按照设定的链路工作模式完成采样数据与帧格式数据间的转换,实现组帧与解帧功能;基于65 nm标准工艺库综合评估,电路单通道时钟最高频率为1.25 GHz,能够达到协议支持的最高传输速度12.5 Gb/s。

    2022年01期 v.46;No.328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3K]

  • 《光通信技术》简介

    <正>《光通信技术》创刊于1977年(创刊名《激光通讯》,1985年改名《光通信技术》),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科技期刊。创刊至今已45年,《光通信技术》期刊见证了世界光通信技术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兴盛的整个历程,光通信领域出现的所有新技术(包括PDH、SDH、DWDM、MSTP、EDFA、ATM、APON、EPON、GPON、xPON、PTN、OADM/ROADM、OTN、SDN、SDON、光纤光缆、空间光通信、可见光通信、光网络、光器件、光传感、光交换和量子通信等)均在本刊大幅报道过。

    2022年01期 v.46;No.328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