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岐;刘万居;赵佳;
高速波分复用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是数据通信的核心器件,其可靠性影响了整个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对自主研发的25 Gb/s 4波长粗波分复用(CWDM4) DFB激光器进行了2种老化筛选(Burn-in)实验和失效分析,并采用三温法推算了激光器的工作寿命。实验结果表明:对激光器采用光加速(25℃、100 mA)和温度加速(100℃、75 mA)相结合的Burn-in方法能够有效激发薄弱激光器的早期失效特征;采用三温法推算激光器在60℃、45 mA环境下长期工作的实际寿命至少为17年。
2022年06期 v.46;No.33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韩风阳;王凌华;张雅珍;黄继伟;
为了有效简化表面光栅耦合器的制备工艺和降低制备难度,设计了一种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兼容的高效氮化硅表面光栅耦合器,采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2D-FDTD)算法对耦合器的结构进行了建模、优化和仿真,计算并对比了不同结构的耦合器光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绝缘体上硅(SOI)晶圆上,借助于CMOS后道工艺,所设计的氮化硅表面光栅耦合器在通信波长1550 nm附近的最高耦合效率为-3.36 d B,-3 d B带宽为101 nm。
2022年06期 v.46;No.33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 李琦;陈鹤鸣;
为了提高通信速率,扩展信道容量,提出了一种采用宽度调制(WM)谐振腔和纳米线波导将电光调制模块和模分复用器模块进行耦合的集成器件,详细介绍了电光调制器模块和模分复用器模块的原理、结构设计和性能,并采用Lumerical软件对该集成器件进行了仿真和容差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集成器件在工作波长为1550 nm时可以先进行电光调制,再进行TE0模与TE1模复用;2种模式的插入损耗分别为0.186 d B和0.18 d B,消光比分别为29.6 d B和24.5 d B,信道串扰分别为-49.57 d B和-49.12 d B,调制深度均为0.999。
2022年06期 v.46;No.333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6K] - 吕晋阳;周鹏威;何卓尔;
正交(IQ)调制器在传统定标方法中存在定标速度慢和数据复杂难处理的问题,在一些实际应用场合无法提供相互正交且幅值为2倍半波电压的射频信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调制相位的IQ调制器快速精确定标方法,在不加射频条件下实现对IQ调制器偏置电压的快速精确定标。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45 s左右完成对IQ调制器的定标,且定标精度较高,分辨率为10 m V;能直接控制IQ调制器生成抑制载波的单边带信号。
2022年06期 v.46;No.33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 张恩康;张红伟;
标度因数是评价光纤陀螺动态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误差直接影响光纤陀螺的精度和稳定性。由于热胀冷缩效应陀螺光纤敏感线圈面积与温度呈正相关,因此提出利用光源的温度特性对陀螺标度因数误差进行线性补偿的方法,使得后续光纤敏感线圈的温度补偿效果最佳。实验结果表明:在100℃变化范围(﹣40~+60℃)内,使用该方法后,陀螺标度因数误差由1100ppm减小到620ppm,大大提高了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的温度稳定性(光纤敏感线圈温度补偿前)。
2022年06期 v.46;No.333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