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晨;王伟任;万欣;曾志宏;王登科;
为突破射频通感一体化(ISAC)系统的带宽瓶颈并提升光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与感知精度,系统研究了逆反射光通感一体化(RO-ISAC)系统,重点围绕信道建模、波形设计与双向传输机制展开分析。通过建立点光源与面光源感知信道模型,设计了脉冲序列感知-脉冲位置调制(PSS-PPM)、融合脉冲幅度调制(PAM)、限幅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多种通感融合波形,并提出了基于时分双工与波分双工的双向传输方案以抑制干扰。研究结果表明,RO-ISAC系统在室内、无人机及水下等多种典型场景中均可实现高精度感知与大容量通信,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5期 v.49;No.350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曹明华;韩生春;张悦;张霞;陈轩;张凌雲;
为消除厄米特对称(Hermitian Symmetry)对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在无线光通信(WOC)系统中的限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离散小波变换(DWT)应用到光FBMC的新方案,并引入超奈奎斯特(FTN)技术提高系统频谱效率。采用蒙特卡洛法对系统的误码率、峰均比(PAPR)、频谱效率和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方案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与直流偏置光(DCO)-FBMC和非对称限幅光(ACO)-FBMC相比,DWT-FBMC系统在误码率为10~(-4)时信噪比提升约5、2 dB,频谱效率分别提高了1.5、1 bit·s~(-1)·Hz~(-1);引入FTN后,FTN-DWT-FBMC系统能大幅提升频谱效率。
2025年05期 v.49;No.350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杜子豪;敖学渊;陈俊杰;陈梓健;赵建;陈军帆;
针对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自由空间光(FSO)通信系统易受器件非线性伏安特性影响和大气湍流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子载波间插-单载波频分复用(I-SCFDM)技术的传输方案。分析了I-SCFDM信号的低峰均功率比(PAPR)特性,并对比了I-SCFDM方案与直流偏置光-正交频分复用(DCO-OFDM)方案、集中式分配SCFDM(L-SCFDM)方案的性能差异。仿真结果表明:高斯白噪声信道下,I-SCFDM方案相较于传统O-OFDM方案可获得显著信噪比(SNR)增益;大气湍流信道下,结合等增益合并(EGC)技术的I-SCFDM方案仅需最小分集数即可满足20 dB的SNR门限需求,性能优于传统O-OFDM方案。
2025年05期 v.49;No.350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 贺军义;刘子怡;张敏;吕梦强;彭威硕;
为提升室内可见光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PSO)与加权质心融合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PSO算法优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角度,以找到最佳的半角参数。其次,使用信道增益作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度量,并采用基于RSSI的加权质心法进行定位,最后,通过距离加权法对初步加权质心进行优化,以降低定位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89%测试点的定位误差小于5.0 cm,平均定位误差约为3.6 cm。
2025年05期 v.49;No.350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孙明伟;赵文嵩;姜子健;高嵩;董鑫浓;刘旭;蔡官行;
为提高基于盖革模式雪崩光电二极管(GM-APD)阵列的无线光通信系统误码性能分析的准确性,提出一种融合计数率约束与多载流子单计数机制的改进型误码率(BER)模型,并基于二项分布推导出BER表达式。仿真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BER模型在较高背景光条件下显著优于传统泊松模型,更贴近实际系统表现;当阵列规模大于20、背景噪声低于信号功率时,系统可在较低复杂度下实现10~(-3)量级BER,结合纠错编码可提升接收灵敏度5~8 dB。
2025年05期 v.49;No.350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